新聞中心
隨時關注山東海運實時動態,第一時間了解您身邊的山東海運
新聞中心
隨時關注山東海運實時動態,第一時間了解您身邊的山東海運
12月17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總部舉行船海項目集中簽約儀式,8項船舶建造項目、8項船舶設備項目總計120億元,其中船舶建造項目涉及7家船廠共26艘新船訂單,為中國船舶集團送上了一份“喬遷大禮”。
招商輪船與大船集團、中船貿易簽署1+1艘LNG船合作意向書
據悉,招商輪船和大船集團簽約訂造 2艘17.5萬立方米 Mark III Flex 型LNG船,預計總投資不超過3.8億美元。
這是大船集團首次承接大型LNG船訂單,標志著大船正式進入大型LNG船建造領域。據了解,17.5萬立方米Mark III型LNG船是大船集團聯手LR、中國船級社(CCS)、GTT等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出的新一代17.5萬立方米LNG船。貨艙采用法國GTT公司MARK III Flex薄膜式貨物圍護系統,蒸發率降低到0.085%,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貨物損失;選用雙燃料兩沖程低速柴油機配雙機雙槳驅動,燃料消耗比蒸汽透平驅動或雙燃料電力驅動明顯降低;設計服務航速19.5節并兼顧低速航行優化,根據客戶需求選配再液化裝置。
CMB與青島北船、中船貿易簽署2艘21萬噸氨預留散貨船建造合同
繼今年第三季度的6艘21萬噸散貨船訂單之后,比利時船東CMB又一次重返青島北船重工訂造2艘同型船。此前,雙方曾于7月、8月、9月陸續簽署并生效了6艘訂單,并于9月30日就額外2艘新船簽署了建造意向書。
與前6艘不同的是,最新的2艘將采取氨燃料預留(ammonia-ready)設計,這不僅是青島北船重工首次建造氨預留船舶,也將是全球首份采用氨預留設計的好望角型散貨船訂單。
該型21萬噸散貨船是總長300米、型寬50米、型深25.2米、設計吃水16.1米,結構吃水18.55,航速14.55節,續航力27000海里,滿足國際海事組織TIER III排放標準及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指標第三階段(Phase Ⅲ)的要求,具有大艙容、低空高、經濟環保、智能化等特點及優勢。
這是青島北船重工的主建船型之一,青島北船重工致力于21萬噸散貨船的系列化、批量化訂單承接,年內已經簽署生效21艘21萬噸散貨船新造船合同。批量化接單為生產提速增效創造了有利條件,有效提高北船重工在好望角型和Newcastlemax型散貨船市場上的競爭力。
華夏租賃與中船澄西、中船貿易簽署8艘63500噸散貨船建造合同
據悉,這是華夏租賃首次下單訂造散貨船。此前有消息稱,華夏租賃將在中船澄西訂造4+4艘63500載重噸散貨船,新船將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船舶能效設計指數第三階段要求建造,每艘造價約為3200萬美元,其中前4艘將從2023年年底開始陸續交付。
據了解,華夏金融租賃有限公司(HXFL)成立于2013年4月,由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昆明產業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注冊資本80億元。華夏租賃業務生態豐富,涵蓋環保、能源、電力、交通運輸、裝備制造、醫療、通訊、采礦、航空航運等領域,為高端裝備制造業、中小企業機械設備提供融資租賃服務。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總資產突破千億大關,在已公布數據的55家金融租賃公司中,當年租賃資產投放排名第4位。
德翔海運與外高橋造船、中船貿易簽署2艘7000TEU集裝箱船建造合同
繼今年7月的4艘新船之后,德翔海運此次又在外高橋造船增訂2艘7000TEU集裝箱船,將該系列新船訂單數量增加至6艘。這是德翔海運船隊中最大船舶。
德翔海運訂造的7000TEU集裝箱船采用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SDARI)自主設計SEALION 7000寬體船型。該型船是綠色節能環保型集裝箱船,總長272米,型寬42.8米,型深24.6米,滿載吃水15米,船上還設置800個冷藏集裝箱插座,氮氧化物排放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Tier Ⅲ排放標準,硫氧化物滿足IMO硫排放規定,配備美國海岸警備隊(USCG)認證的壓載水處理系統,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滿足第三階段要求。采用獨具特色的S-BOW線型,配合高效螺旋槳和全懸掛扭曲舵,極大優化了快速性。該型船同時兼顧航速、油耗及裝載靈活性,是新一代高效、經濟、綠色環保型中型集裝箱船。
2020年,為了進一步豐富和做強民船船譜,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經過對船舶市場的全方位研判,外高橋造船決定進軍7000TEU集裝箱船細分市場。加上最新的2艘,截至目前外高橋造船7000TEU集裝箱船手持訂單數量增至24艘,位居全球首位。該船型也有望成為繼SWS好望角型系列散貨船之后,外高橋造船在細分市場批量建造的又一品牌船型。
SCHOELLER與黃埔文沖、中船貿易簽署4+2艘32000噸重吊船建造合同
據悉,塞浦路斯SCHOELLER GROUP旗下新加坡子公司AAL Shipping在黃埔文沖訂造了4+2艘32000載重噸超大型多用途重吊船。
根據AAL Shipping于11月發布的公告信息,最新訂造的4艘船將成為AAL Shipping船隊中“第三代”多用途船(MPP),該系列船具有創新設計、重型起重設備以及優化的MPP貨物接收和處理能力。每艘船載重量為32000噸,配備3臺重型起重機(每臺350噸,最大起重能力700噸)。新船計劃在2024年交付,滿足IMO即將生效的碳排放法規,此外還將采用其他新技術以符合AAL的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H-LINE與廣船國際、中船貿易簽署2艘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建造合同
韓國航運公司H-Line Shipping首次進軍汽車運輸船市場,在廣船國際訂造2艘7000車位LNG動力汽車運輸船。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這份訂單在今年8月2日達成,交付時間分別定于2024年8月和11月。此前有消息稱,每艘新船造價大約為8300萬美元,訂單總價約為1.66億美元。新船已經獲得了來自韓國Hyundai Glovis公司的定期租船合同。
根據克拉克森的數據,目前廣船國際汽車運輸船手持訂單共計6艘,均為7000車位雙燃料船。
對于H-Line而言,廣船國際的訂單是其首次訂造汽車運輸船。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目前H-Line船隊中共計51艘船總運力約949萬載重噸,其中包括5艘LNG船、9艘礦砂船和37艘散貨船。手持訂單除了廣船國際的2艘之外,還有在現代三湖重工的1艘18萬載重噸好望角型散貨船和1艘17.4萬方LNG船。
GNV與廣船國際簽署2艘客滾船建造合同
地中海航運集團旗下位于意大利熱那亞的客渡輪公司Grandi Navi Veloci(GNV)此次在廣船國際下單訂造2艘1500客/3100米車道客滾船。
據了解,GNV是地中海地區領先的渡船品牌,運營著一支由12艘客渡船組成的船隊,其中包括多艘歐洲最大的客渡船。這是GNV第二次選擇廣船國際合作建造客滾船。2018年,廣船國際曾獲4艘2500客/3765米車道豪華郵輪型客滾船建造合同,這是當時全球建造的最大客滾船,其中第一艘和第三艘將交付給GNV,另外2艘將交付給意大利Onorato Armatori擁有的客船運營商MOBY。
江南造船與中船租賃簽署1+1艘超大型LNG船意向書
在九豐能源的79800立方米中型LNG船、荷蘭Anthony Veder的30000立方米小型LNG船訂單之后,江南造船終于將邁進大型LNG船建造市場。
江南造船是國內最先設計、建造液化氣船和船用液罐的船企,船型覆蓋LNG船、LPG船、液化乙烯船(LEG)到VLGC、超大型乙烷運輸船(VLEC)等全系列,且具備C型艙、A型艙、B型艙和MARK Ⅲ薄膜艙各類圍護系統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能力。
薄膜型LNG船是江南造船的長期戰略性產品,擴大LNG船系列符合我國液化天然氣船的快速增長需求。2018年9月,江南造船175000立方米Mark III Flex型LNG船(LNG JUMBO)獲得DNV頒發的原則性認可證書。
該型船采用了GTT薄膜型Mark III Flex圍護系統,設置4個標準貨艙,艙容達到175,000立方米,船岸匹配靈活兼容,無需減載可過新巴拿馬運河。本船圍護系統的絕緣厚度達到400mm,使得蒸發率(BOR)低至0.085%,從而保證了更多載貨量。本船采用典型的雙底、雙殼、雙舷側和雙甲板結構形式,貨艙之間設置隔離空艙,其中布置隔艙加熱系統,使得船體滿足IGC和USCG嚴苛低溫條件下的結構安全性要求。
今年以來,中國船舶集團承接了大量雙燃料動力船舶,在清潔能源動力船舶的研發、設計、營銷拓展和生產建造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業績,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貢獻船舶力量。目前,中國船舶集團手持訂單4178萬載重噸,承接、交付和手持訂單三大船舶指標占全球市場份額均超過20%,位居全球造船企業第一位。
穆迪:全球航運業峰值已過明年增長將會“減速”
12月6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 ' s)下調了對全球航運業的預測,穆迪認為航運業峰值已過,但仍將比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之前更加強勁。
雖然航運市場需求仍略高于供給,但穆迪已經將航運業未來12-18個月的展望從“積極”下調為“穩定”。穆迪表示,之所以下調航運前景是考慮到今年非常強勁的現金流,而非商業環境惡化所致,航運業的市場狀況“依然穩健”,但未來12-18個月不太可能比當前更好。
穆迪副總裁兼高級分析師Daniel Harlid表示:“貨物的高需求使供應鏈不堪重負,集裝箱船和干散貨船收益處于創紀錄水平。然而,我們預計明年航運公司的獲利將從今年的峰值滑落,但仍保持在高位。”
根據報告內容,2022年市場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很高,但由于2021年已經處于峰值,預計明年增長將會“減速”,創紀錄的獲利及現金流已被用來償還債務。不過,考慮到明年航運業新船交付數量有限,供需增長將保持大體平衡,需求增長可能略高于運力增長,有助于運價保持在較高水平。
穆迪認為,集運公司的整合有助于行業穩定,2008年前五大集運公司運力規模僅占整個集運業的38%,但今年已經增至65%。
與此同時,鐵礦砂、煤炭和農作物的強勁需求將推高散貨船運價。穆迪指出,在供應鏈瓶頸下,散貨船平均運價在過去 12 個月已上漲143%。另外,石油需求預計將回升,但油船租金仍處于低位,油船公司業績已經觸底,穆迪預計未來12個月油船將穩定增長。
穆迪還表示,航運公司的資本支出將繼續增加。隨著航運公司著手應對將從2023年開始逐步生效的更嚴格環保法規,對更節能、更低排放的船舶訂單將繼續是2022年的主題,預期航運業將花費大量資金來替換現有舊船。